隨著中考臨近和暑期招生季來臨,臨沂民辦私立學校招生大戰一觸即發。這幾年,國家放寬民辦教育政策,包括開慧、正直等在內的民辦學校私立九年一貫制、高中教育機構,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。
除了本地資本介入外,山東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也下沉進行品牌輸出和賦能。
在解決公辦教育學位緊張和招生名額限制外,各民辦私立學校也面臨優質生源不足的現狀。
從高考開始前,到整個九月開學季,民辦私立教育機構的招生大戰可謂花樣繁多。有免除學費的,有保送出國深造的,有給予巨額獎學金的,為了招生刺刀見紅。
業內人士分析,現在中考內卷現象遠比高考嚴重。臨沂市今年大約18萬中考考生,高中錄取率才不到30%,意味著很多初中生面臨無學上的境況。蘭山區3.2萬中考生,高中錄取不超過1萬名,錄取率才三成。因不屬于義務教育,高中辦學門檻越來越高,民間資本注入解決了不少孩子無學上的難題。
不過,根據2017年至2022年全國出生人口數據,2023年至2028年小學招生入學人數也將呈下降趨勢。
去年,人口出生率首次出現負增長,在經歷入學高峰后,一位難求現象或將變成招生難,招不滿、吃不飽現象也將愈來愈嚴重。
由于城市聚集著優質就業機會和優質教育資源,疊加城市優質教育資源“虹吸”效應,部分城市小學、初中、高中階段的學校依然擁擠。民辦私立教育依然受寵。今年秋季學位繼續預警,迎來史上入學最高峰。
專家預測,中國進入人口負增長時代之后,如果當地落戶政策、外來常住人口中高考政策沒有較大變化,初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會有所下降。按現行生師比標準,到2035年全國將可能有超過100萬小學教師過剩。如果沒有教育特色和教育質量的話,民轉公或重新洗牌或許將在所難免。(林曉怡)